5年前,刚刚从同济大学毕业的张文标依托母校科研资源,在环保专业领域创新立业;5年后,凭借水处理设备研发制造、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服务的两项核心技术,这位“书生老板”的年利润达800万元,正在向一流的固液分离企业努力。9月15日,张文标的同臣环保公司与同济大学签约共建“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携手母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更设立奖学金,支持更多学弟学妹创新创业。
2008年,在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助下,张文标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同济大学科创园区开始了创业的逐梦之旅,园区周详的财务、管理培训让他们“下海”底气更足。从开发环保技术中介服务平台,到看准污泥处理技术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定决心转型,新生的公司几经周折。在“转向”的关键节点上,同济环保专业的老师加入研发全程指导,最终高效叠螺式污泥脱水机问世投产,成为企业立足发展的一张王牌。近三年间,他们又向“低碳”这一新兴市场领域进军。截至目前,公司每年都保持100%以上的销售额增速,去年实现销售额3000多万元,今年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正在筹备上市。
“母校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还记得创业之初,很多客户听说是同济毕业的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就添了几分。”张文标忘不了这份助力,在他看来,此次签约不仅仅是一种反哺,更在于与大学更紧密携手。据了解,未来校企将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同济学生可在同臣环保公司开展实习、毕业设计、现场教学、科研开发等工程实践活动,教师可参与同臣环保公司的产品研发、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同济科技创新成果可在同臣环保公司这个平台上进行转化,共同促进成果尽早产业化。
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并不稀罕,这一次签约,却格外值得记录。年轻学子依托大学科研资源创业成功,从幼苗长成大树,如今并肩携手、根脉相连,画出一个令人微笑的圆。
相信这其中,有着感情因素,传递着一位毕业生对母校真挚的致谢。从你支撑我,到我回报你,正能量满满。
然而更多的,是两者深入合作的迫切诉求。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支撑,连成创新链,才能积淀出更耀眼的创新自信。
愿这样的携手多些再多些,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创造更大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