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质量概况
七大水系Ⅰ~Ⅲ水质断面比例为55.0%,与去年相比升高5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湖泊富营养化仍突出;饮用水源地取水仍有23.6%超过Ⅲ类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为95.6%;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率约50%;酸雨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
地表水水质状况
全国地表水水质
2008年,全国地表水746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7.7%,劣Ⅴ类水质比例为23.1%;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为5.7毫克/升,较上年降低12.3%。
七大水系水质
Ⅰ~Ⅲ类断面比例为55.0%,劣Ⅴ类为20.8%;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Ⅰ~Ⅲ类断面比例升高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
|
2008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
长江水系水质状况
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良好;14个目标考核断面中,12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黄河水系水质状况
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重度污染;9个目标考核断面中,7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珠江水系水质状况
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水质优;广州段轻度污染;4个目标考核断面,均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松花江水系水质状况
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5个目标考核断面中,4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淮河水系水质状况
干流为轻度污染,Ⅰ~Ⅲ类断面同比增加43个百分点;支流为中度污染;25个目标考核断面中,20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海河水系水质状况
干、支流均为重度污染;18个目标考核断面中,11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辽河水系水质状况
辽河干流为中度污染;辽河支流、大辽河为重度污染;大凌河为中度污染;5个目标考核断面中,2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重点湖泊水质
重点湖泊未出现大面积水华和水体大面积黑臭,未影响周围城市饮用水安全。
滇池:重度污染,重度富营养;
太湖:重度污染,中度富营养;
巢湖:中度污染,中度富营养;
洪泽湖:重度污染,轻度富营养;
洞庭湖:中度污染,中营养;
鄱阳湖:轻度污染,中营养。
滇池环境质量变化
1986~2008年,滇池氮、磷一直为Ⅴ类~劣Ⅴ类,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草海较外海更为严重。
太湖环境质量变化
1989~2008年,太湖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浓度波动上升,总磷浓度变化不大;2008年4~9月太湖交替出现零星性水华和局部性水华。
巢湖环境质量变化
1996~2008年,巢湖水质有好转趋势。总磷和总氮浓度略有下降;2005年以来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Ⅴ类。
洪泽湖环境质量变化
1986~2008年,洪泽湖总氮、总磷浓度均有所升高;高锰酸盐指数基本维持在达标水平。
洞庭湖环境质量变化
1997~2007年,洞庭湖总氮浓度有所升高。
鄱阳湖环境质量变化
2003年以来,鄱阳湖水质在Ⅳ~劣Ⅴ类之间波动。泥沙淤积速度较快,湿地功能有下降趋势。
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
环保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0.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60.2%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环保重点城市空气平均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与2005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11.0%,二氧化硫降低15.8%,二氧化氮降低2.8%。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占89.8%;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占9.6%和0.6%。
酸雨污染状况
酸雨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
全国酸雨污染仍然较重,酸雨发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四川、云南以东地区。20个省份10%以上城市(区)受到酸雨影响;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广西8省份70%以上城市受到酸雨影响;贵州、湖北50%以上城市受到酸雨影响。酸雨发生面积与上年相比略有增加,与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
沙尘天气发生情况
2008年,我国北方共发生6次大规模沙尘天气。
81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影响,重于2007年;累计造成空气质量超标283次,重污染34次。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
全国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占70%,与上年相比略有好转。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长江口、闽江口、珠江口重度污染,劣四类海水比例大于40%。四大海区中,东海的河流污染物排海总量远高于其他海区。
全国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占70%,与上年相比略有好转。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长江口、闽江口、珠江口重度污染,劣四类海水比例大于40%。四大海区中,东海的河流污染物排海总量远高于其他海区。 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噪声
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
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超标严重,超标率约50%。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云南(按行政区划顺序排名)6个省份生态环境质量优;甘肃、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上海、重庆、山东生态环境质量略有好转。
“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的比例为55.0%,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为95.6%,均达到2010年规划目标;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为23.1%,超2010年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207个“十一五”总量削减责任书确定的水质目标考核断面中,148个达到2010年要求,占71.5%;59个未达到2010年要求,占28.5%。
二、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
污染源排放总体达标情况
监测国控废水污染源2824家,占应测总数的85%。监测项目为pH、COD、氨氮、废水流量和2项选测项目;监测国控废气污染源3095家,占应测总数的86%。监测项目为废气流量、二氧化硫和2项选测项目;共监测城镇污水处理厂934家,占应测总数的99%。废水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66%;废气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61%;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为61%。
COD排放达标情况
COD排放达标率为78%,农副食品加工行业达标情况较差,达标率仅为53%。
天津、上海、河南、陕西、北京、福建、广东、安徽、江苏9省市COD排放达标率较高,超过90%。
二氧化硫排放达标情况
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79%,电力热力行业达标率较高,为85%。
天津、黑龙江、江苏、陕西、浙江、广东、河南、海南、吉林、安徽等10个省市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较高,超过90%。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情况
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达标率为61%。天津、陕西、广东3省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达标率较高,超过90%;新疆、内蒙古、甘肃、吉林4省区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达标率较低,不足25%。
二、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
污染源排放总体达标情况
监测国控废水污染源2824家,占应测总数的85%。监测项目为pH、COD、氨氮、废水流量和2项选测项目;监测国控废气污染源3095家,占应测总数的86%。监测项目为废气流量、二氧化硫和2项选测项目;共监测城镇污水处理厂934家,占应测总数的99%。废水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66%;废气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61%;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为61%。
COD排放达标情况
COD排放达标率为78%,农副食品加工行业达标情况较差,达标率仅为53%。
天津、上海、河南、陕西、北京、福建、广东、安徽、江苏9省市COD排放达标率较高,超过90%。
二氧化硫排放达标情况
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79%,电力热力行业达标率较高,为85%。
天津、黑龙江、江苏、陕西、浙江、广东、河南、海南、吉林、安徽等10个省市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较高,超过90%。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情况
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达标率为61%。天津、陕西、广东3省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达标率较高,超过90%;新疆、内蒙古、甘肃、吉林4省区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达标率较低,不足25%。
三、各省区环境质量状况
北京市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4天,超过2008年目标18天。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3%,cod达标排放率为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5%,比2007年提高7.5个百分点;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Ⅰ~Ⅲ类)水质占50%;饮用水源地取水达标率为99.6%;3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天津市
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36%;1个目标考核断面,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河北省
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5%,cod达标排放率为78%;5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石家庄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重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46%;15个目标考核断面,11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山西省
空气质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1%,cod达标排放率为77%;5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太原、大同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超标,大同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重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62%;9个目标考核断面,8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内蒙古
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76%,cod达标排放率为68%;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包头SO2和PM10年均值均超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48%;16个目标考核断面,14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辽宁省
空气质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3%,cod达标排放率为78%;6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沈阳、鞍山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重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41%;2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吉林省
空气质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1%,cod达标排放率为74%;2个环保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1%;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22%;5个目标考核断面,3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黑龙江省
空气质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7%,cod达标排放率为78%;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哈尔滨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35%;1个目标考核断面,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上海市
酸雨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2%,cod达标排放率为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市区和10个远郊区县均出现酸雨,6个区酸雨频率在80%以上;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33%;1个目标考核断面,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江苏省
空气质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酸雨污染较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7%,cod达标排放率为90%;9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徐州、扬州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3%的城市出现酸雨,酸雨发生频率有所降低;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31%;62个目标考核断面,44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浙江省
生态环境质量优,空气质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酸雨污染全国最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5%,cod达标排放率为83%;5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杭州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分布区域覆盖全省,重酸雨区域(降水pH<4.5)面积约占60%;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36%;16个目标考核断面,12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安徽省
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0%,cod达标排放率为92%;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合肥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面积占全省的45%;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29%;17个目标考核断面,4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福建省
生态环境质量优,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水质优,饮用水源地取水达标率为100%,但酸雨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5%,cod达标排放率为93%;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酸雨污染严重,酸雨区域覆盖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优,优良水质占94%;1个目标考核断面,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江西省
生态环境质量优,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水质良好,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但酸雨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79%,cod达标排放率为78%;2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酸雨分布区域超过95%,较重酸雨区域面积占全省的75%;酸雨频率和降水酸度有所降低;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优良水质占82%;1个目标考核断面,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山东省
空气质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7%,cod达标排放率为89%;9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淄博、枣庄和潍坊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济南、淄博、枣庄、潍坊和济宁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污染严重,重污染河段占40%;9个目标考核断面,8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河南省
空气质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3%,cod达标排放率为95%;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焦作市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三门峡PM10
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31%;13个目标考核断面,10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湖北省
空气质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酸雨污染较重,饮用水源地取水达标率为100%。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66%,cod达标排放率为73%;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武汉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宜昌市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7%的城市出现酸雨。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58%;6个目标考核断面,4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湖南省
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酸雨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43%,cod达标排放率为61%。6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株洲、湘潭、常德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市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面积有所增加,占全省的90%;地表水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54%。2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广东省
生态环境质量优,空气质量优良,但酸雨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5%,cod达标排放率为93%。6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酸雨面积有所增加,约占全省的80%;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67%;1个目标考核断面,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广西
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水质优,但酸雨污染较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64%,cod达标排放率为49%;4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柳州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面积有所增加,约占全区的65%;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优良水质为100%。1个目标考核断面,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海南省
生态环境质量优,空气质量优良率100%,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2%,cod达标排放率为84%;1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空气清洁;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占50%。2个目标考核断面,符合“十一五”要求。
重庆市
地表水水质优,但空气质量较差,酸雨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75%,cod达标排放率为7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SO2和PM10年均值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面积约占全市的90%;地表水水质为优,优良水质为100%。3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四川省
空气质量优,地表水水质良好。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70%,cod达标排放率为81%;8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攀枝花、泸州、德阳、宜宾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成都、攀枝花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优良水质占88%。5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贵州省
空气质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水质良好,酸雨污染较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49%,cod达标排放率为60%;2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贵阳、遵义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面积约占全省的60%;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优良水质占80%。2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云南省
生态环境质量优,空气质量优良,但地表水污染严重。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61%,cod达标排放率为79%;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地表水污染严重,重污染断面占43%。3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西藏
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水质优,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1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优良水质为100%。
陕西省
空气质量较差,地表水污染严重,饮用水源地取水达标率为100%。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96%,cod达标排放率为94%;6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延安市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市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重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44%。3个目标考核断面,2个达到2008年水质目标。
甘肃省
地表水水质优;空气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4%,cod达标排放率为55%;2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兰州、金昌SO2和PM10年均值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优良水质为100%;2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青海省
空气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81%,COD达标排放率为55%;1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P 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污染河段占20%。2个目标考核断面,1个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宁夏
地表水水质优,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但空气质量较差。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76%,COD达标排放率为63%;2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石嘴山SO2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优良水质为100%。1个目标考核断面,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新疆
空气质量较差,地表水水质优,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为66%,COD达标排放率为33%;2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乌鲁木齐SO2和PM10均超标,克拉玛依PM10超标;地表水水质优,优良水质占92%。2个目标考核断面,均满足2008年水质目标。
各省环境质量小结
福建、广西、重庆、西藏、甘肃、宁夏、新疆7个省份地表水水质优,Ⅰ~Ⅲ类断面比例超过90%;北京、天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宁夏、新疆14个省份目标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西藏、四川8个省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5%。
四、自然灾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雨雪冰冻灾害
2008年1~2月份,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受灾地区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为40%,低于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但此次灾害没有造成大的环境事故和次生环境灾害。
汶川地震灾害
汶川地震灾后一个月,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乡镇饮用水源地平均达标率为98%;地表水、空气质量未见异常;地震灾害没有造成环境质量明显变化。
地震灾区植被丧失面积为64314公顷,占地震重灾区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的2.8%;造成耕地受损面积达13466公顷,占重灾区耕地面积的0.6%;地震导致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严重影响及破坏的面积占灾区栖息地面积的11.5%。
五、奥运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2008年8月8日~25日奥运会和9月6日~17日残奥会期间,北京和协办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超过99%,仅上海8月14日出现一次轻微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的奥运空气保障措施效果明显,北京空气各项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50%以上,整体污染水平明显降低。
数据来源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的每日监测数据;425个城市的酸雨监测数据;74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每月监测数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每月监测数据;299个近岸海域国控点位的监测数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噪声的监测数据;2007年各省份生态遥感监测数据;全国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和初步统计结果。